TEAMCAFA元宇宙建筑宣言
国内最早进入元宇宙中的专业建筑事务所。元宇宙中的建筑应该是什么样子很难说,我们相信不能是现实世界建筑的简单复制,我们更愿意开创一种新的建筑风格,一种元宇宙共识的新的建筑风格。我们再此发出宣言,新虚拟主义建筑风格,于2022年2月19日正式形成。新虚拟主义建筑必将是现代主义之后的又一重要建筑思想。 每个建筑方案都包含室外与室内空间,根据各平台的不同规则来确认二手房屋的交易与转让规则。
西方与东方,现代与古典,科学与艺术,现实与虚拟,在这个数字时代交织融合。建筑师无疑也需要肩负起建设虚拟世界的重大责任。而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正是什么是虚拟建筑,为什么需要虚拟建筑,该怎么设计虚拟建筑
元宇宙之中的虚拟建筑应该是什么样子?是否还沿用现实世界中建筑这个概念?在现代社会,建筑文化一直被西方价值观所牵引,东方传统建筑中所蕴涵的诗意与悠远被抛到九霄云外。现代建筑之所以能够被普及,是因为其极为简化。首先,它所选用的建筑材料是工业化的批量产品,基于建筑材料特性而进行的设计,也就是为什么现代主义建筑绝大多数建筑都是方盒子空间,因为直的材料最便宜。其次,它的设计技术够简单,设计矩形的平面立面三维空间相较于曲面空间尤其是自由曲面空间都是最为简单的,建筑师只需要推敲长宽比例就可以进行设计操作了,这对于古典建筑中各种复杂装饰的设计甚至雕塑的创作,无意用方形进行设计是学习时间最短的,设计人员的学习成本也是最低的。最后,是建造成本与效率,对于方盒子的建筑来说,无疑建造成本也是最低的,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木建筑、砖石建筑越来越少的原因,就是人工成本及手艺成本。综上因素,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达到了最优化的程度,在现实世界中,很难再有其他建筑风格能够取而代之,并不是因为现代主义好,而是因为其够便宜,效率够高。所以在现实世界中,绝大多数建筑都是方盒子。
那么在元宇宙中的建筑,或者说虚拟建筑,没有了建筑材料的限制,没有了物理力学的限制,没有了制造技术工艺手艺的限制,没有了建造成本的限制,甚至没有了气候条件、文脉、周边区域等等的限制,建筑为什么还要是方盒子?为什么还要将现实世界中建筑的设计策略用于虚拟建筑的设计?这明显是不合逻辑的。这里最常见的一点就是所谓的数字艺术品画廊的设计,为什么虚拟艺术作品还要挂在墙上?为什么需要墙?是不是这个道理?很多情况是因为建筑师的设计惯性,在没有那么多的限制之后,反而不会进行设计了。没有限制的设计其实比有限制的设计要难很多,因为建筑师要做设计决定,而虚拟世界中,原来不用思考就能做出的决定,变得不再适用。
其次是功能的变化,在现实世界中,建筑师需要跟很多其他专业进行合作,结构、电、水等等,都是要考虑的,那么在虚拟世界中,这些同样不需要考虑,甚至我们可以穿梭于不同的时空之中,更可以控制光照甚至气候环境。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需要建筑空间满足各种不同的功能,比如在住宅中我们需要厨房、餐厅、卫生间、洗衣房等,在虚拟建筑中根本没必要存在,我们没办法在虚拟空间中吃喝拉撒对吧。那么,我们在元宇宙中设计建筑,是要设计什么呢?在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不然你的虚拟建筑中有了这些内容,用户也无法体验,只因为设计师根本没思考过这些问题,而是依据设计惯性,把现实世界中的设计内容直接搬到了虚拟世界,这种做法明显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我们要做的,是重新定义元宇宙中的建筑设计原则。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们逐步理清了什么是元宇宙中的虚拟建筑。这源自于我们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思考,传统建筑的美毋庸置疑,这是为什么呢?显然其中一个元素就是距离感,我们看到传统建筑很多时候是通过图片、视频等传播方式,我们会经常看到传统建筑的很多元素,但是我们并不居住在其中,就是这种距离感,产生了熟悉的陌生感,这种感觉至关重要,导致传统建筑在我们心中的位置非常高,无法超越。或者可以说,我们心中的传统建筑其实是给我们内心的梦境预留的精神之所。可以说,某种程度上,传统建筑是属于精神的。
如今,我们正在逐步进入数字虚拟世界,也就是大众口中的元宇宙。这将是一次很好的契机,让我们能够重新思考,建筑应该是什?而不是盲目的跟随西方,他们做什么建筑,我们就做什么建筑,这也是传统文化精神如何得以延续发展的重要契机。我们时常缺失文化自信,是因为东方的乐天知命、宁静致远以及观万物而自得的情怀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现实世界中显得虚弱苍白。但这并不代表现实世界就是对的,或许我们反而会发现传统的血脉、文化的本源,更适合在虚拟世界中呈现出来,尤其是结合了数字时代特征的传统精神。
或者可以说,虚拟建筑将是一个心灵空间,一个精神的记忆共识。记忆共识是处身逆境的人所构想的一种幻想,用以安慰在沧桑之中饱经忧虑的心灵、整饬在苦难之中受尽戕残的生命。它的确一点都不实在,但对于总是向往更多、更高的生活的人,它又是一种诱惑、一分希望和一声召唤。虚拟世界,就是这样的诱惑、希望与召唤,似乎要牵引人奋力朝向一个超越于现实生命的彼岸飞升,将人们从世俗功利的心机中解放出来。所以我们要做的虚拟建筑,追求的不是建筑风格的创新,而是要去创造一种意境,一种属于东方传统的新意境。这种新意境,应该是悠远而神秘,空灵而壮美的。这也将是虚拟建筑的历史使命,而不是像现实世界中的建筑一样,因为其过于的理性化而将生命力和精神进行忽略。虚拟建筑要做的,是化实景为虚境,用虚境来衍生意境。并不是所有的建筑都是艺术,建筑能成为艺术,完全取决于其是否创造了意境。因为艺术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就是因为艺术创造了意境。
东方美学中,我们并不把空间归于物质实体,而是将空间升华为一种悠远飘渺的意境。意境超越了现实空间,意境直抵心源。钱学森先生将虚拟世界称为灵境空间,也正是因为虚拟空间超越了现实空间。我们可以说,虚拟建筑,应该超越形式,超越功能,超越逻辑,而升华为最终的精神空间。所以,对于设计虚拟建筑的建筑师,责任重大,要做到不为时尚所惑,超越功利的审美境界。或者可以说,虚拟建筑不应该追求美和时髦,而是应该追求生动与感性。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敦煌艺术中深刻体会到那种古朴天真的自由之梦。
其实数字艺术与传统艺术对我们来说,就好像电子书与纸质书一样,我们改变一个习惯需要很长的时间,目前大多数人还是习惯纸质书,读不习惯电子书,大多数人还是习惯实物艺术而不是数字艺术。这都将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改变人们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就是传统,传统是群体的记忆。也正亦如此,传统文化精神在我们心中的根深蒂固远超我们的想象。其实一个简单的例子,海外华人总会想吃一下家乡的中餐,那是记忆中的味道;远行的人们总会想起母亲所做家常菜的味道,虽然母亲的厨艺很多情况下不会比专业厨师好,但那才是记忆中的味道。建筑空间也是一样,传统建筑就是唤起我们记忆的那个味道。我们并不是要将传统建筑的形式直接照搬进虚拟空间,这样做也没有太多创新在内,我们要做的是把这种东方意境提取出来,做到离形得神。用我们自己的文化精神,才能解决我们的现代心灵问题,这些是其他文化所没办法做到的。飘渺迷茫和超越形式,才是中国文化的灵魂的基本象征。
央美的校训是,尽精微致广大。这或许是对虚拟建筑意境的深刻描述,广大到虚无缥缈,精微到内心深处。精微与广大,悠静与灵动,梦境与现实,空灵与充盈,这种自然的诗哲东方意境,也正是我们设计虚拟建筑时所要着重构思的。传统建筑的意境之美,源于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活的材料活的形式,这中材料与形式内涵正式被塑造的人的情感与性格。传统之美,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这种美蕴含着生命的流动。传统山水画正是化实景为虚境,其所产生的悠远飘渺与超越形式,正式传统文化的灵魂,正是这种非写实而写意的表达,将自然的创造提升到了精神境界的高度。实者虚之,正是传统的格调,用心智去观览万象。写意的方法,化实景为虚境,这也是虚拟建筑所要参考的重要设计手段。
虚拟建筑关注的是我们的内心与精神。而内心与精神,是很难被量化的。这也需要从事虚拟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内心的境界与人格的高尚。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超越现实功利性与实用性的灵韵意境空间。要时刻记得,虚拟建筑应该表现的是生命的灵韵,而非物象体积。要让进入虚拟建筑的人,在内心感受到情驰神纵、超逸优游。要创造新文化就决然不能完全抛开我们自己的传统,要用传统对抗传统,要向悠远的历史探寻建筑的精神。
我们要创造的新建筑,必然是融合了传统意境与时代特征,所呈现内心精神与原始境界的新的空间可能性,它也是只出现在虚拟世界之中的虚拟空间。非物化的虚拟空间,才能守护我们虚幻飘渺的内心世界。心界的虚空,信念的堕落,心灵的颓废,无休的奋斗,精神的失落,都需要虚拟建筑成为其诗意的家园。
央美建筑学院在数字化设计领域介入较早,在 2006 年就开始有学生在设计课中使用 rhinoscript 进行算法编程设计。TeamCAFA 在 Procedural design( 全参数流程设计 ) , Generative design ( 迭代生成设计) , Algorithm design ( 三维算法设 计) , Digital fabrication ( 自由形态数字化建造)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TeamCAFA 擅长跨领域 跨学科的创新实验,已将全参数流程设计、 迭代生成设计、 三维算法设计、 自由形态数字化建 造,充分融入建筑设计、 工程建造、 产品设计、 雕塑设计、 数字多媒体、 三维重建、 照片级渲染 等领域。 小组作品: 超复杂金属曲面板材制造实验、 模块化复杂形态搭建实验、 Multi-Chain 复杂金属结构搭建实验、 《水之时迁》系列复杂曲面鱼缸、 《山之骨》 复杂金属结 构搭建实验、 复杂曲面平板化算法、 HOUDINI 算法生成三维形态、 数字雕塑、 照片级渲染等,在 业界得到广泛认可。参数化小组是央美建筑学院的一个课外组织,由教师在建筑学院的全部学生中选拔对数字化 设计与制造感兴趣且达到一定水平的学生,教授学生更深层的数字化设计知识。在小组中,学生 学习 houdini 编程算法 、 Zbrush 数字雕塑、 Rhinoscript/ Grasshopper 编程、 超写实 建模、 数字化加工、 大尺度搭建实验、 互动装置等内容。 大部分人对于参数化设计的认识,是将 那些简单能测量的东西,像日照、 风向、 温度、 距离、 分贝、 密度、 数量、 体积、 受力、 材料等 数据作为参数,引入一个所谓的参数化系统,来生成设计方案。但是那些不太容易量化的东西, 例如感受、 传统、 习惯、 情感、 视觉、 文化、 经验、 直觉、 潜意识等就无法量化为数据引入到参数化系统,但并不代表这些因素就不重要。 人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体,两者都起到重要作用,甚至有时感性还占了上风。
TEAMCAFA在NFT领域也进行了较多尝试,其中代表作为《无聊的悟空》、《给资本的猴子戴上金箍》等。都在荣宝斋的荣宝拍卖高价成交。整个无聊的悟空是一系列批判资本的系列作品,用悟空影射无聊猿也好、悟空本身也好,都是代表资本,只有给资本戴上金箍,才能让资本发挥出正向的能量,这是我在表达的事情。在这个新的数字世界的初始阶段,很多事情都是原始而野蛮的,其背后涉及到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资本会不择手段的去达到商业目的。托马斯·约瑟夫·唐宁曾经说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曾多次引述到,“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悟空代表的是资本,他大闹天宫,必须把他压在五行山下,乃至给它戴上金箍,他才能最终取得真经,这是它成长的必经过程。《无聊的悟空》系列作品之所以能够异常火爆,正是由于前35个悟空作品是批判无聊猿的,而被抄袭细菌等无良媒体进行恶意炒作,在不知道我们是无聊猿NFT持有者拥有持有作品所有商业版权的前提下为吸引流量的商业恶意炒作行为,这也反映出大众媒体对于NFT等数字PFT数字艺术领域的无知。而这种情况在中国李宁与绿地集团购买无聊猿并进行商业使用后,才被大众所认知。这反而坚定了我们继续对于元宇宙相关领域研究的决心。同时,我们对于国内的去币存链的策略表示认同,WEB3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是要逐步去进行尝试,这样才不会造成很多没有必要的损失。
TEAMCAFA也在不断进行元宇宙虚拟建筑的设计研究,在持续的尝试中,认识到了虚拟建筑设计的诸多可能原则。后续,TEAMCAFA将会成为一个产学研平台,将先进的研究成果用于数字产业。同时TEAMCAFA也会是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数字艺术与区块链实验室“我所负责部分的一个研究与实验方向。
在元宇宙时代中,虚拟建筑必然是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未来适合于虚拟建筑设计的学生,也是TEAMCAFA的重要责任。